欢迎您访问乐后屋装企精灵官网!

手机扫码

400-672-2009

干货分享!智能家居行业分析与热点方向报告

浏览数:40次

/

发布时间: 2022-03-17


智能家居概念由来已久,从1994年-1999年的萌芽期、2000年-2005年的开创期、2006年-2010年的徘徊期再到2011年-2020年的融合演变期,虽然市场上有很多打着“智能”旗号的产品,但其距离实际意义上的智能还有着很大的差距。随着行业的不断探索,直到2019-2020年,各大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家电大厂开始密集布局智能家居,智能家居这一话题再次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焦点。

站在 2021 年来看,我们注意到整个行业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那么发展至今,智能家居市场经历了哪些阶段?现阶段存在着哪些瓶颈?智能家居行业是否迎来真正的机会?在海量市场份额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智能家居市场又将有哪些发展方向呢?小编就借着本篇文章,和广大读者朋友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什么是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它是以住宅为平台,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嵌入式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安全防范技术,将家居生活中的安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场景联动、健康保健、能源管理等多个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家庭生活更加安全、智能、节能、便捷和舒适,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

智能家居的发展历程

1932年,“未来之家”的概念首次在芝加哥世博会出现。此次世博会,出现了第一个可以回答简单语音问题的机器人—Alpha。

1950年,机械师Emil Mathias对自己的住宅进行了大改造,通过各种机械化工具,实现了自动窗帘、自动咖啡机在内的自动化家居设计,标志着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智能家居概念诞生。

1957年,孟山都与迪士尼合作,创造了“孟山都的未来之家”。房屋几乎都由塑料制成,屋内具有智能接收器、自动水龙头、超声波洗碗机、免提电话等设备。此时,智能家居已初具雏形。

1967年,福特汽车公司制作了一部名为《1999AD》的影片,在此影片中,福特公司提出了电子邮箱、网上购物、类液晶电视等概念,基本成功预测了目前物联网智能家庭的形态。

1985年,一座名为Kissimmee的房子诞生,房子的外面被喷上了一层快速固结的聚氨酯泡沫球,房屋内的设备由中央计算机控制,可以控制环境照明、房屋安全等。房子看上去十分科幻,因此被人们称为“未来屋”。

1999年,微软发布了智能家居宣传片,在影片中,女主角可以进行扫描条形码购物、远程开门等,几乎成功预测了目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环境。但不同的是,此宣传片是以PC为主角,而现在智能家居的控制则是以智能手机为主。

2007年,一对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父子创建了名为Living Tomorrow的智能家居展示馆,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控制家电,并进行购物和娱乐。此展示馆由超过70家不同的科技公司协同合作,创建了一个充满未来技术的智能家居空间。

智能家居进入中国

智能家居真正进入中国市场是在90年代末期,至今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在那一时期,智能家居风靡欧美,当时美国市场上所有的公司都有展示厅或概念中心来演示智能家庭的功能。1999年深圳首届广交会,外商带着智能家居产品参展,标志着国外智能家居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智能家居在中国的四个时期

智能家居进入中国市场已20多年,共经历了萌芽期、开创期、徘徊期、融合演变期四个阶段。

1、萌芽期(1994年-1999年)

在这一时期,整个行业还处在熟悉概念、认知产品的阶段,此时只有一两家深圳企业从事欧美企业的代理销售及代工出口业务。

2、开创期(2000年-2005年)

这一时期,在深圳、上海、北京、天津、杭州等地先后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居研发生产企业,智能家居市场体系在这一时期逐渐完善。

3、徘徊期(2006年-2010年)

由于2006年之前,部分智能家居企业过分夸大功能而无法达到实际效果,同时,存在产品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用户的投诉率极高。智能家居行业也由原来的鼓吹逐渐变得谨慎,市场销售增长缓慢甚至部分区域出现销售额下降的现象。2006年-2007年间,大量智能家居企业退出了这一市场,许多存活下来的企业也经历了市场规模的缩减。

正是在这一时期,国外主要的智能家居品牌进入了中国市场,国内一批存活下来的企业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4、融合演变期(2011年-2020年)

2011年过后,智能家居市场有了明显增长的势头。市场的增长说明智能家居行业正式由徘徊期进入了融合演变期。这一时期,协议与技术标准开始互通融合,由此诞生出了一批智能家居头部企业。

2020年以后,智能家居已处于成长期的临界点,各大厂商已开始密集布局智能家居行业,智能家居这一话题再次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焦点。龙侨华自1980年成立,从为国内外品牌商代工,到搭建自身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生态,始终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扩宽市场业务。

随着市场推广的进一步落实,智能家居的消费潜力必然是巨大的,智能家居未来已不可逆转。

智能家居发展的三大阶段

1、单品智能阶段

单品智能阶段主要以产品为中心,这一阶段,智能家居单品的种类繁多,但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产品功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一批企业为满足市场,不断对产品进行升级,深入到垂直领域,并构建自身产品的壁垒。

2、互联智能阶段

互联智能阶段以场景为中心,家居智能化的第一步是实现单品的智能化、自动化,但仅仅实现单品智能化是远达不到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标准的。

在互联智能阶段,底层技术与生态构建是决定性的因素,龙侨华通过物联网和AI技术连接了各个智能单品,打造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照明、语音控制、暖通环境、智能影音、智能门窗、能源管理八大系统,形成智能联动生态。龙侨华智能家居生态的联动,从各系统内部的联动和基于不同场景的全屋联动两个维度得到体现,在不同场景下,不同系统相互感知、影响,通过全屋联动优化资源配置。

3、智慧家庭阶段

智慧家庭阶段以用户为中心,智能家居的本质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安全、舒适、高效的生活,所有智能设备的运转都离不开为用户服务,在经历过以产品为中心的智能单品阶段和以场景为中心的智能互联阶段后,必然会进入更个性化、增值化的智慧家庭阶段。

人工智能为机器自我学习、自我决策提供了实现的方法,用户数据收集、身份识别、产品联动变得触手可及。

未来的智能家居将会把收集的数据进行整合,根据不同的因素,如:地理位置、季节、温湿度、用户习惯、家庭成员结构等,对家庭的各个成员提供个性化、增值化服务,打造“千人千面”的智慧家庭。

现阶段存在哪些瓶颈

1、行业标准体系未建立

智能家居行业实现互联互通非常关键,急需一个行业标准体系,将接口、产品、技术等统一化。只有加快制定智能家居行业标准,才能激发智能家居的爆发式发展。

2、行业缺乏统一的协议

目前行业缺乏统一的网络协议,致使不同品牌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智能家居行业需要建立统一的网络协议,才能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3、用户隐私性保护

智能家居的安全性不仅是指为用户提供智能门锁和安防系统,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许多智能家居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当心自己的诸多隐私信息会被记录采集,一旦发生网络安全或信息泄露,自身的权益将会受到损害。因此,安全问题也是智能家居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服务体验问题

智能家居产品购买回来后,还包括安装、使用及售后等一系列流程,当前智能家居厂商以集成为主,用户获取售后服务的难度较大,由此,用户的服务体验也是智能家居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大层面迎来升级

经过多年的发展,智能家居行业从底层技术、销售模式、产品生态三个层面不断革新,正从以场景为中心的智能互联阶段,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家庭阶段迈进。

1、底层技术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物联网提供了更加成熟的技术支持。而智能家居行业作为物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必将随着科技的进步得到进一步完善。

云计算、大数据为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存储提供了保障,并且极大的降低了运维成本。云端的实时连接与远程控制,更好的满足了用户对智能家居多元化的需求。

同时,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智能家居可以实现更多个性化、智能化的功能,从简单的产品交互,进入到主动学习、智能决策和自我优化阶段,向着真正实现“智慧化”演变。

2、销售模式

伴随着全装时代的到来,房地产开发商、家装公司与装修平台已成为智能家居最大的合作入口,智能家居前装市场快速普及。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理念成为了新的销售模式,后装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以龙侨华智能家居为代表的线下门店体系可以让用户更好的体验、比对产品,而线上对于产品的信息解读更加丰富。智能家居通过线下门店和线上平台进行双向倒流,提升了用户的购买意愿和接触频次,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智能家居行业的电商化问题。

行业销售渠道不断丰富,销售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前装与后装两种模式齐头并进,线上与线下的渠道融合不断加深,带动着智能家居行业快速发展。

3、产品生态

相较于传统智能家居,新智能家居产品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增值服务。新模式下的智能家居行业主要有两大区别:

1.根据智能家居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整合,如:用户习惯、家庭结构等因素,对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

2.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完善家电与用户的接触频次,产生更多的用户价值。

龙侨华智能家居生态凭借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照明、语音控制、暖通环境、智能影音、智能门窗、能源管理八大管理系统,覆盖生活起居、家庭安防、日常饮食、学习、健康等方方面面,提供更便捷、高效、舒适、安全的生活,切实解决生活中痛点。

万亿级别市场规模

早在2019年底,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消费国,占全球智能家居消费市场份额的50%-60%。据统计,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约为5880亿元,智能家居产品出货量约为2.1亿台,预计到2024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

政府大力扶持

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重点应用之一,在国家政策中被多次提及。多个政府部门对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指示,目前智能家居行业标准体系尚未明确建立,国家在智能家居政策方面必定会给予大力支持与指导。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物联网作为国家首批加快培育的七个战略新兴产业,为智能家居行业发展提供机会。

2012年:工信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智能家居首次写进国家五年规划,提出拓展物联网的应用需求,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高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

2015年: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大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2016年: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对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

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物联网智能家居数据和设备编码》等,重点在文本图形标识、数据、设备描述等五方面对智能家居进行定义和规范,为智能家居提供新标准,进一步规范我国智能家居市场。

2018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能力的若干意见》,重点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

2019年:国家发改委《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绿色、智能家电销售;促进家电产品更新换代”。

202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新基建政策”,“新基建”将加速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向传统产业渗透。5G、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对智能家居行业有深度渗透与结合应用。

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厂商各领风骚

面对超万亿的智能家居市场,各路玩家纷纷布局。以美的、海尔、龙侨华为代表的传统制造商依托自身庞大的产品线及市场占有率,积极向智能家居转型;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则在其互联网技术、用户流量优势等基础上,不断向上下游拓展供应链与销售渠道,以开放连接的方式打造智能家居新平台,同时,通过爆品与销售模式,快速打开市场。

无论是传统制造商还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都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迎接智能家居升级的浪潮,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寻求广泛合作,共同构建智能生活的新生态。

智能家居将有哪些发展态势

1、生态平台将从底层系统进行统一

多设备互联互通是实现全屋智能的基础,难以实现跨平台的设备协同,在无形中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所以,各平台及生态间的协议、标准统一势在必行。

2、从智能通用向定制服务发展

在科技发展引领的消费变革下,智能单品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精细化的消费需求。提升用户匹配度、实现个性化服务是智能家居企业竞争的核心力,也是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趋势。

3、市场将向四六级城市渗透

目前,一二线城市智能家居市场虽具有市场集中、售后维修便捷、消费者教育完成、供应链完整等诸多优势,但几近饱和的普及率使市场的开拓十分有限,主要是存货市场的挖掘,而下沉四六级城市的广阔市场可能会成为市场格局扭转的重要一环。

4、渠道建设是市场拓展的关键

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目前在市场上的认知度有限,亲身体验对用户认知的提升十分重要,因此线上、线下渠道的有机结合是扩展市场布局的关键。

5、数据隐私安全将是重要议题

智能家居作为家庭生活的管理系统,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随着消费者安全防护意识的提升,对智能家居产品安全性的要求会更高,身份识别和语音控制本地化将会快速发展。

智能家居行业经过多年的完善与沉淀,加上现阶段大众对于智能家居认知度的提升、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整个行业的热情也随之水涨船高。未来,智能家居行业将由单一产业链的整合,转变为各个生态圈之间的融合发展,在互联互通浪潮与跨界企业充分延伸合作下,智能家居市场将遍布机遇!

家居智能化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安全、高效率的生态环境。下一阶段,智能家居生态将根据收集、整合的数据,对家庭的各个成员提供个性化、增值化服务,打造“千人千面”的智慧家庭。正如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所谈到的,未来的智能家居是“我不动你动,我不学你你要懂我”的时代!


END

声明:该文章来源互联网,由乐后屋装企精灵整理发布或转载,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平台客服进行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处仅作为分享使用。

乐后屋装企精灵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 : 乐后屋装企精灵

算一算我家装修多少钱? 5秒免费获取装修报价

扫码获取

预约量房

扫码即可获取

预约设计

扫码即可获取

免费报价

扫码即可获取

预约看工地

扫码即可获取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立即打开微信扫一扫